中共十二大
基本信息: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開。
會議成果:新黨章清除了十一大黨章中仍肯定“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等“左”的錯誤,吸收了七大和八大黨章的優點,并根據新時期執政黨的特點,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
歷史意義: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勝利召開,標志著黨成功地實現了具有重大歷史性意義的偉大轉變。它開始把中國帶入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新的政治軌道,并以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而永遠載入史冊。
中共十三大
基本信息: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舉行。
會議成果:比較系統地論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明確概括和闡發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規定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分三步走的戰略部署。
歷史意義:第一次系統闡明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明確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并依據這個理論和路線制定了全面改革的基本方針和行動綱領,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規劃了新的藍圖,是探索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中共十四大
基本信息: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
會議成果:大會確立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概括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要全黨抓機遇,加快發展,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
歷史意義:中共十四大在黨的歷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模式。
中共十五大
基本信息: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
會議成果:大會通過決議,把鄧小平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歷史意義:把鄧小平理論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把依法治國確定為治國的基本方略,把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確定為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
中共十六大
基本信息: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開。
會議成果: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奮斗。
歷史意義:中共十六大是黨在新世紀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和根本要求做了全面闡述,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道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中共十七大
基本信息: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
會議成果: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
歷史意義:黨的十七大是我國改革發展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重要的大會。大會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提供了堅強保證,作出了全面部署。
中共十八大
基本信息: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
會議成果:十八大明確了科學發展觀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制定了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前進方向;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回答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政策立場;選舉了新一屆的中共中央領導層。
歷史意義: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